采纳率:21% 书童 2020-03-07 19:03

展开全部

《海上钢琴师》,最好看的烂片——

这话当然不是伯光评价的,而是而是西方媒体还有大多数观众,评价这部《海上钢琴师》是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被评价为“最好看的烂片”。

西方观众认为原因在于,这部电影难看在于,它缺乏人物的刻画,主角过于神秘,让观众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引起观众的共情。

如果与同样救赎的文艺片相比的话,最为典型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但观众对于安迪的遭遇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最后安迪的自由才会如此升华。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好看的原因非常简单,它各方面都太精致了,有着欧洲文艺片一贯的精致和艺术化。

全片不管是有如油画的场景,再到激动人气的几场斗琴的场面,更不用提演员表演,再到钢琴曲的配乐和电影拍摄手法,都是欧洲艺术片的巅峰,它当然是好看的。

这部电影观众认为它难看在于无法对内容和主角塑造的表达,而好看在于单纯作为电影它拍得非常精致。

但中国观众基本是非常喜欢这部意大利文艺片的,毕竟豆瓣评分都达到9.1,堪称电影神作之一了。

《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剧情也很简单,电影采用了时空变换的手法。电影一开始是男二号小号手麦克斯的回忆开始,回忆般讲到男主角1900的由来。

1900是个弃婴,抚养他的父亲是海上邮轮的一名烧火工人丹尼,他在一架钢琴上捡到了一名婴儿,丹尼坚持抚养这个婴儿,并且为婴儿取名为1900。

关于1900的来历有不少分析,1900年是20世纪的开始,旧世纪结束,新世纪已经开始,站在时代的风口,虽然当时还没有经历二战,但当时的西方世界和全世界的中心,同样已经由“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连同整个衰落的欧洲,转向了新大陆的美国。

这部电影正片中,就有很多奔向美国的欧洲人,影片中有两个地方讲了这点,一句是麦克斯的台词:“这该死的世纪的第一年”。

另一点是1900来到美国自由神像下,看自由女神像致敬了一下。

但好景不长,养父丹尼因为一次意外而去世了,就当大家以为这个孩子要被送下船时。有一夜,1900竟无师自通的在弹钢琴,最终就留在了船上。

男二号麦克斯第一次遇到1900的时候,当时正是一个风雨交加,乌漆墨黑的夜晚(好像有什么不对),麦克斯在船上吐得昏天黑地,在风浪下他也站不稳。但1900坐在钢琴前出现了,不但身形稳如狗。

1900还帮助了麦克斯,从此两人结为了好友,麦克斯也逐渐了解了1900,并且认为1900是堪称大师级别的钢琴家。

而在这点的证明,自然是名黑人钢琴家杰利,而且他还是爵士乐的发明者传奇钢琴家。这个名头非常唬人,能力当然也非常强悍。

而从1900的最开始的反应来看,他是非常欣赏杰利的音乐水平,甚至还表达出要想买他赢的话,被他的好友麦克斯骂你是吧是有病。

第一首曲子,1900完整的复制了杰利的曲子。

杰利有些震惊,因为1900从来没有下过船,只听过就一遍就能完全弹下来,这能力杠杠的。但杰利再次演奏了一首难过很高的曲子,1900只弹了一首很慢的曲子,被现场的观众质疑,“这是到了圣诞节”了吗。

杰利以为1900水平只有这样,不但言语露出更大的歧视,还炫耀似的弹了一首非常炫技的曲子。1900开始的相让,非常符合中国人认为“君子不争”的态度,但对方并没有领情,相反还在处处打压。

而且炫技的曲子也脱离了音乐本质,1900眉头紧锁,对杰利说了句你是“自取其辱”,然后弹了一首几乎不可能的曲子,这首曲子恰好印证《功夫》里火云邪神的一句台词。

天下武功,唯坚不破,唯快不破——

“不是演奏,是杂技。他让八十八个琴键发挥到了极致,以一种骇人的速度,一个错误音符都没有。”——《海上钢琴师》原著小说。

1900这种非人的弹琴,不但震住了每个人,最后用弹得都烧红的琴弦点燃香烟,大概与古时将军在战场上战杀最强大的敌人,再他的头颅喝酒一样。

1900在这场比试过后,可谓是名声大振,很多人慕名来到船上听他的演奏。马克斯很多次鼓励1900下船,让更多人知道这名不逊色世界顶级的音乐家。

但1900始终没有下船,后来意外遇见一位漂亮的女孩,开启了1900感情的萌芽,但羞涩的他并没有跨出这一步,并没有和我们想象中的感情发展。

后来的后来,这艘船要被炸毁了,麦克斯知道好友还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了1900,让1900下船到陆地上生活,1900已经被说服了,他穿上了大衣,提上了箱子站在舷梯的中间,看着纽约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巷子里的浓雾仿佛无边无际。

1900感到了迷惘,最终选择回到了船上,最后随着船一起沉入了大海。这正如1900的台词,”我在船上生,我在船上长,我在船上结束生命。”

这是《海上钢琴师》让观众觉得烂片最大的地方,因为主角1900最后的选择,完全不符合普通人的逻辑,也引不起共情。

但站到电影里面讲,1900生长都在船上,他的世界除了钢琴和音乐,再到好友麦克斯和生命中出现短暂的美丽姑娘,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莎士比亚说:“我闭塞于核桃壳内,却仍自觉我是无疆限之君主。”

而中国文化里这种对于艺术和某种东西的忘我,被形容为“痴”,为此废寝忘食,甚至牺牲性命,非但不会受到责难,往往还会受到世人的敬佩。

中国观众之所以推崇《海上钢琴师》,大概便是男主角1900这种纯粹。在现代已经选择攻利的情况下,保持着这种道子般的“纯粹”吧。

更多关于《海上钢琴师》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全部回答(4)

  • 乐帮达人 采纳率:23% 书童 2020-03-07 19:03

    展开全部

    1900是一个从出生就注定孤独的人。他被家里遗弃在了这艘船上,被好心的船工丹妮捡到并抚养,然而这位船工养父也在1900童年的时候因为意外而失去了生命。1900的成长,似乎没有什么亲密的陪伴。所以1900童年的这一段时间,他的成长是孤独的。而他的孤独,似乎化作了1900对于音乐的ƫִ,而偏执又叫做执着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一个从小在游轮上长大的小孩,没有任何导师,只有一架钢琴,他能明白什么是音乐吗?直到影片最经典的桥段出现,电影告诉了我们:1900在音乐上的造诣完全就是一个天才的行径。下面仔细给大家品一下这个桥段——“斗琴”:

    游轮上来了一位音乐界的“大人物”,他是爵士乐的创造者—杰利·罗尔·莫顿,莫顿要求与1900斗琴,并且弹奏了一首温柔的曲子。一曲完毕,香烟燃烧的位置刚好到钢琴的边缘,并且烟灰也没有掉落。这证明了莫顿的时间和力度的把握极佳。可1900似乎并没有兴趣和他斗琴,于是弹奏了一首《平安夜》,遭到了众人的质疑。

    而在莫顿看来,这是1900对他的挑衅。于是莫顿根据自己的生平弹奏了一首曲子,而1900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泪流满面,甚至问了下注的好友“能不能买他赢”。曲毕,莫顿趾高气昂的离开,而1900缺演奏了刚刚莫顿的即兴演奏,尽管不明真相观众给1900不断的嘘声,可这把莫顿给气的不行,准备用速度取胜,于是弹奏一曲《The Finger Breaker》。1900被莫顿激怒,直接来了一首《野蜂飞舞》,香烟碰上琴键后居然直接被点燃了。曲毕震惊了在座的所有人,包括莫顿在内,众人都已经失神了,正如1900说的那样,莫顿这是“自取其辱”。

    为什么说从“斗琴”这个桥段可以看出1900对音乐的理解堪称天才呢?除了他击败的人是“那个发明爵士乐的男人”外,1900从开头不想拿音乐去和莫顿比,因为音乐并不是用来比较的。所以他一开始弹奏了一首只有几个音符的《平安夜》。而莫顿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时候,1900从音乐里听出了莫顿发明爵士乐以来的艰辛,并且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所以他之所以模仿莫顿弹奏那首即兴的曲子,还是表达了1900不愿意比试的态度。而莫顿最后激怒的言辞已经不配做一个合格的音乐家了,所以1900在速度上让莫顿输得落花流水。

    而为什么1900宁愿与这艘船一起葬身海底,也不愿意下船呢?在我看来,还是因为音乐。1900如果下了床,他就不可避免的因为生活的琐事而奔波,会在乎他人的评价而弹奏音乐。或许他也会变成“那个发明爵士乐的男人”莫顿,只在乎输赢,而不再音乐的本身。正如1900自己所言“陆地上似乎什么都有,可是唯独没有尽头......”

    或许只有偏执的人才能成为天才,而或许这就是1900与生俱来的偏执于执着吧。

一周热点问题

欢迎登录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关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