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评价零差评,你怎么看待这部电影?

晞宝宝s27u18 分类: 电影/音乐 浏览831次 2020-03-07 12:03

    采纳率:21% 书童 2020-03-07 19:03

    展开全部

    《海上钢琴师》,最好看的烂片——

    这话当然不是伯光评价的,而是而是西方媒体还有大多数观众,评价这部《海上钢琴师》是导演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被评价为“最好看的烂片”。

    西方观众认为原因在于,这部电影难看在于,它缺乏人物的刻画,主角过于神秘,让观众无法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引起观众的共情。

    如果与同样救赎的文艺片相比的话,最为典型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但观众对于安迪的遭遇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最后安迪的自由才会如此升华。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好看的原因非常简单,它各方面都太精致了,有着欧洲文艺片一贯的精致和艺术化。

    全片不管是有如油画的场景,再到激动人气的几场斗琴的场面,更不用提演员表演,再到钢琴曲的配乐和电影拍摄手法,都是欧洲艺术片的巅峰,它当然是好看的。

    这部电影观众认为它难看在于无法对内容和主角塑造的表达,而好看在于单纯作为电影它拍得非常精致。

    但中国观众基本是非常喜欢这部意大利文艺片的,毕竟豆瓣评分都达到9.1,堪称电影神作之一了。

    《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剧情也很简单,电影采用了时空变换的手法。电影一开始是男二号小号手麦克斯的回忆开始,回忆般讲到男主角1900的由来。

    1900是个弃婴,抚养他的父亲是海上邮轮的一名烧火工人丹尼,他在一架钢琴上捡到了一名婴儿,丹尼坚持抚养这个婴儿,并且为婴儿取名为1900。

    关于1900的来历有不少分析,1900年是20世纪的开始,旧世纪结束,新世纪已经开始,站在时代的风口,虽然当时还没有经历二战,但当时的西方世界和全世界的中心,同样已经由“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连同整个衰落的欧洲,转向了新大陆的美国。

    这部电影正片中,就有很多奔向美国的欧洲人,影片中有两个地方讲了这点,一句是麦克斯的台词:“这该死的世纪的第一年”。

    另一点是1900来到美国自由神像下,看自由女神像致敬了一下。

    但好景不长,养父丹尼因为一次意外而去世了,就当大家以为这个孩子要被送下船时。有一夜,1900竟无师自通的在弹钢琴,最终就留在了船上。

    男二号麦克斯第一次遇到1900的时候,当时正是一个风雨交加,乌漆墨黑的夜晚(好像有什么不对),麦克斯在船上吐得昏天黑地,在风浪下他也站不稳。但1900坐在钢琴前出现了,不但身形稳如狗。

    1900还帮助了麦克斯,从此两人结为了好友,麦克斯也逐渐了解了1900,并且认为1900是堪称大师级别的钢琴家。

    而在这点的证明,自然是名黑人钢琴家杰利,而且他还是爵士乐的发明者传奇钢琴家。这个名头非常唬人,能力当然也非常强悍。

    而从1900的最开始的反应来看,他是非常欣赏杰利的音乐水平,甚至还表达出要想买他赢的话,被他的好友麦克斯骂你是吧是有病。

    第一首曲子,1900完整的复制了杰利的曲子。

    杰利有些震惊,因为1900从来没有下过船,只听过就一遍就能完全弹下来,这能力杠杠的。但杰利再次演奏了一首难过很高的曲子,1900只弹了一首很慢的曲子,被现场的观众质疑,“这是到了圣诞节”了吗。

    杰利以为1900水平只有这样,不但言语露出更大的歧视,还炫耀似的弹了一首非常炫技的曲子。1900开始的相让,非常符合中国人认为“君子不争”的态度,但对方并没有领情,相反还在处处打压。

    而且炫技的曲子也脱离了音乐本质,1900眉头紧锁,对杰利说了句你是“自取其辱”,然后弹了一首几乎不可能的曲子,这首曲子恰好印证《功夫》里火云邪神的一句台词。

    天下武功,唯坚不破,唯快不破——

    “不是演奏,是杂技。他让八十八个琴键发挥到了极致,以一种骇人的速度,一个错误音符都没有。”——《海上钢琴师》原著小说。

    1900这种非人的弹琴,不但震住了每个人,最后用弹得都烧红的琴弦点燃香烟,大概与古时将军在战场上战杀最强大的敌人,再他的头颅喝酒一样。

    1900在这场比试过后,可谓是名声大振,很多人慕名来到船上听他的演奏。马克斯很多次鼓励1900下船,让更多人知道这名不逊色世界顶级的音乐家。

    但1900始终没有下船,后来意外遇见一位漂亮的女孩,开启了1900感情的萌芽,但羞涩的他并没有跨出这一步,并没有和我们想象中的感情发展。

    后来的后来,这艘船要被炸毁了,麦克斯知道好友还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了1900,让1900下船到陆地上生活,1900已经被说服了,他穿上了大衣,提上了箱子站在舷梯的中间,看着纽约城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巷子里的浓雾仿佛无边无际。

    1900感到了迷惘,最终选择回到了船上,最后随着船一起沉入了大海。这正如1900的台词,”我在船上生,我在船上长,我在船上结束生命。”

    这是《海上钢琴师》让观众觉得烂片最大的地方,因为主角1900最后的选择,完全不符合普通人的逻辑,也引不起共情。

    但站到电影里面讲,1900生长都在船上,他的世界除了钢琴和音乐,再到好友麦克斯和生命中出现短暂的美丽姑娘,他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莎士比亚说:“我闭塞于核桃壳内,却仍自觉我是无疆限之君主。”

    而中国文化里这种对于艺术和某种东西的忘我,被形容为“痴”,为此废寝忘食,甚至牺牲性命,非但不会受到责难,往往还会受到世人的敬佩。

    中国观众之所以推崇《海上钢琴师》,大概便是男主角1900这种纯粹。在现代已经选择攻利的情况下,保持着这种道子般的“纯粹”吧。

    更多关于《海上钢琴师》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全部回答(4)

    • 乐帮达人 采纳率:17% 书童 2020-03-07 19:03

      展开全部

      《海上钢琴师》只属于大师托纳多雷,只有他才可以拍出如此深邃、看似风平浪静却又百感交集的作品。如《天堂电影院》的那份童真,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那般动人。

      他总会有一个角度,在某处击中你,而这次,他选择的是孤独。

      孤独充斥了1900的一生。热闹是大家的,孤独却是自己的,没有人愿意苛责自己,越是在孤独无助的时候,越懂得一份自我怜惜是如此珍贵。爱《海上钢琴师》,就如同爱自己,谁又忍心给自己的人生一个差评。

      人的一生总会有某一个时刻,如1900,惧怕着某一步,迷茫着某些事。

      如果你心中有一首音乐叫《playing love》,那首管弦乐搭配钢琴的醉人声色,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1900的一生。

      • 出生的遗弃:

      大人的世界,孩童多半不懂,于是大人可以,不尊求孩子的意见,选择遗弃他们一切不想要的东西,哪怕它是一个生命。

      大人总有很多理由,但既然选择遗弃,就谈不上有几多不舍和多少心碎,唯一受伤的人只是1900。

      • 幼时的快乐:

      八岁之前的1900是快乐的,这份快乐如同每个孩子一样,不分大海还是陆上。

      简单、明媚,哪怕生在黑色的煤球堆,哪怕整个世界都只有那一扇小小的窗户,但快乐就是快乐,因为有人疼,有人陪,有最爱他的人。

      • 儿时的离别:

      于亲人而言,一辈子总有离别的时候,只是烙印的越深,痛苦就越深。

      对一个孩子的世界,最痛苦的也许就是孤独和突然的长大,就在最后一个疼爱他的人老丹尼离世的那天。

      八岁的1900,失去了最爱他的那个人,只此一生,再也没有比丹尼更爱他的,至少我们所见的余生再也没有遇见。

      • 童年的玩伴:

      1900无意的推开了一扇写着“禁止通行”的门,让他找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半:钢琴。

      成年的孤独,与儿时的孤独,也许最大的区别在于,童年的孤独和不开心写在脸上,而大了以后却只会装在心里。你看他快乐,看他永远笑着的面容,但他的内心世界,只有他自己知道。

      • 成年的孤独:

      1900与麦克斯的第一次相见,坐在钢琴架上随着音乐满世界转圈的场景,美丽的不真实。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爱情才可以用美好来形容。友情,爱情,亲情,从来都是一条线上,没有高低。

      1900八岁以后,久违的快乐时光在麦克斯登船以后,而姗姗到来。至少在人前他是快乐的。

      • 什么是爱情?长相厮守而或刹那芳华。

      那个站在窗口的女人,给了1900一次圆满的爱情。

      第一个窗口犹如一见钟情的羞涩】,【第二个窗口宛如热恋时光的甜蜜】,【第三口窗口好似突然失恋的忧伤】。

      1900对着镜子千万次的练习,像极了曾经的我们,但那一声见面时的招呼,终究也没有按照练习的那种方式说出口。

      1900不愿意让自己的音乐离开自己,但是他愿意将这份本就属于美丽女孩的音乐,送给她心中的爱情。

      女孩终究有离开的时候,而分别的时候,大多都是千言万语,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当你鼓起勇气下定决心的那一刻,却又总会阴差阳错。

      1900的爱情没了,象征爱情的音乐,他销毁了。

      麦克斯对1900说:“我希望你走下船去,做那些生命中不那么广博,但却是你值得奋斗的事情!”当1900与所有人一一告别,走下旋梯,一步步走向新世界的时候,他横在半空,仰望着这个世界,满目尽是高楼大夏,道路如支。他惧怕着那个新的世界,而或不再憧憬那个新世界。于是他奋力的扔掉了帽子,然后转身归去。

      • 这是他一生离陆地最近的一次。

      时隔多年以后,麦克斯带着音乐踏上,即将要毁灭的弗吉尼亚号,老友重逢的那一刻,1900轻声的说道:“你怎么了,晕船么?”一晃经年,犹如当初。

      1900忧郁而又迷茫的眼神,轻声细语的说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恐惧:“整个城市你都看不到它的尽头。并不是我所看到的让我停下脚步,而是我看不到的让我停下脚步。那是上帝的钢琴而不是我的。我是生在这条船上的人,我已经与这个世界擦肩而过了。”

      他是一个有些“懦弱”的1900,但他却又是一个孩子,从没有经历过世间的酸甜苦辣洗礼,他用他依旧停留在8岁以前的孤独和怯弱,去审视着整个世界。

      • 离世的诀别:

      麦克斯说:“你可以安然无恙的离开船,但却不可能离开大海。”因为这是你的世界,离开这个世界的唯一方式,只有死亡。

      而1900一生都没有下过船,但他每一次的弹奏,都如同去过一个地方。世界与他而言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

      当1900的世界面临着毁灭的时候,他无法离开,所以他只能选择带着丹尼的爱和对来生的渴望,一起去见心中的上帝。

    • 乐帮达人 采纳率:25% 书童 2020-03-07 19:03

      展开全部

      《海上钢琴师》是根据亚利桑德罗·巴里克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改编的,从剧请设定上来看,是一部影视史上最杰出的一类电影,所以零差评也是有原因的。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诸塞佩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巨作,这部电影讲述了一段平凡人的传奇,他,一生都在眺望大陆,却也一生都没有到过陆地;

      1900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东西,那必然他也得失去什么东西,目光、掌声、甚至荣耀,并不能令他感到幸福,片头中更多得是1900孤独的身影,再多的荣耀也挽救不了的孤独,此刻他非天才,是个可怜的遗弃者。

      天才其实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们都是别人眼中的异类,而在体面的一类都不会被真正地爱,他一生孤独,即使遇见了一见钟情的女主,也没能改变他,他依然不愿意下船,1900他一生放荡不羁,只因为演奏是他毕生所爱,只要沉浸在音乐中就能得到最纯粹的快乐,宁愿孤独一生,也不愿随波逐流,人生如路途。

      扩展资料:

      1900放荡不羁、不为世俗所动,只因演奏是他毕生索爱,他不必下船只要一直沉浸在音乐中就能得到最纯粹的快乐,该片就是献给那些始终向往单纯、远离喧嚣的人。纯真是他们固有的属性,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繁华且喧闹,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座孤岛,感到孤独但却没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然而你却不能够孤独,你要融入到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你要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如果你拒绝享受这一份孤独,那你必须承受来自外界的一切非议,走上一条未知的路。没人陪伴的孤独之路。

    • 乐帮达人 采纳率:20% 书童 2020-03-07 18:03

      展开全部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这是《海上钢琴师》中1900最后的原句,电影主角1900那张写满了坚毅却又带着温柔深邃的双眼,彷如以洞悉了世间的一切,这是一部我已然不知看过多少遍的电影了,每一次我都会在1900的琴声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却又在最后带着一种让人难以言说的痛楚,大海、游轮、钢琴,描绘了这部电影的主线,而蒂姆·罗斯饰演的1900则构筑了这部电影的灵魂,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就是一种让人沉迷的痛—孤独。

      当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感觉1900是孤独的,没有父母的至亲,从来不曾离开大海,每一次异国他乡的旅客蜂拥的登上美国,而他却一人独守留在了游轮,我不解他为何放弃了名利和爱情,把自已困锁在一搜游轮之上,但伴随自已的成才,后来才慢慢发现,我一直是以一个世俗旁观者在看这部电影,就如同电影中那乐器店的老板一般,当自已从电影中1900的角度来看,其实与他而言却并不孤独,当他选择了与游览轮一起毁灭的时候说到:“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一个没有为任何而人而存在过的人,又何谈孤独呢,其实如果这部电影的结局1900走上了岸,不管是对观众还是对这部电影来说才真的是个悲剧,正如电影当中那个最后在废弃的船上寻找1900的小号手,却最后没有阻止1900下船一样,其实在船上,便是1900最好的归宿,1900的眼中,或许真正孤独的是我们。


      电影透过1900这位钢琴师与一搜3000名乘客的游轮,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反映了一个时代物质和精神激烈的碰撞,1900同爵士乐鼻祖杰尼的对决,游轮上怀揣美国梦的旅者,二战后物是人非以被遗弃游轮视觉上的强烈对比,20世纪毫不夸张的说是人类最伟大的世纪,我们获得了几千年都不曾做到的巨大超越,但同时,在任何一个时代也都不会有着人类思想上物质与理想那么强烈的碰撞,《海上钢琴师》几乎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解读。


      一个从来不曾离开过游轮,却几乎都洞悉每一个人心里的钢琴师,1900所代表的是一种泛理想化的存在主义思潮,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几乎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电影本身透过1900这样一个理想化主义的人物,正如他在电影里说道:“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在他的心里把这个世界看成了一个巨大的牢笼,金钱权利和爱情便是这个牢笼的枷锁,所以当电影里1900为了爱情要走下船的那一刻他犹豫了,这个时候电影透过1900的双眼,繁华喧闹的都市高楼俨然成为了一只巨兽,一个“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的人又如何融入这钢铁洪流之中。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文/梦里诗书

    一周热点问题

    欢迎登录生活常识百科宝典
    关闭
     加载中...